电子行业周报:DG视讯算力与端侧创新呈现共振行情业绩期内电子有望延续强势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09
 算力与端侧创新呈现共振行情,业绩期内电子有望延续强势。过去一周上证上涨1.40%,电子上涨0.74%,子行业中元件上涨6.82%,半导体下跌1.18%。同期恒生科技下跌2.34%,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上涨1.84%、0.22%。近期在北美算力强势上涨的带动下,相关映射链条成为主要情绪拉动点,尤其是受益于ASIC趋势下网络架构的变化而带来显著增量的交换机及服务器产业链。与此同时,基于中美经贸

  算力与端侧创新呈现共振行情,业绩期内电子有望延续强势。过去一周上证上涨1.40%,电子上涨0.74%,子行业中元件上涨6.82%,半导体下跌1.18%。同期恒生科技下跌2.34%,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上涨1.84%、0.22%。近期在北美算力强势上涨的带动下,相关映射链条成为主要情绪拉动点,尤其是受益于ASIC趋势下网络架构的变化而带来显著增量的交换机及服务器产业链。与此同时,基于中美经贸谈判的向好态势,以及美国对越南等地关税的落地,与AI端侧创新直接关联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在上周迎来底部反弹,并在工业富联、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大市值标的上体现了AI算力与端侧创新β共振的走势,行情持续性得以强化。我们仍坚定看好2025年电子板块在“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共振下的“估值扩张”行情,当前时点继续推荐沪电股份、工业富联、江海股份、翱捷科技、澜起科技、鹏鼎控股、德明利、华勤技术、顺络电子、小米集团、杰华特。

  服务器需求保持增长,看好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增量机遇。近期部分服务器OEM及Tier2互联网厂商经过库存调整进入重建库存阶段,近期原厂相继启动新季度价格谈判;根据CFM预测,在服务器需求推动下三季度预计eSSD合约价有望上涨5%至10%。此外,阿里云将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29个地域、90个可用区,其中马来西亚第三个可用区已于7月1日正式上线,菲律宾第二个可用区则计划于今年10月启用,企业级存储需求有望保持持续增长。随着下半年服务器补库及国内CSP厂商需求增长,国产企业级存储有望在收入端保持快速增长,建议关注相关公司德明利、江波龙、佰维存储等。

  CoreWeave全球首家部署GB300服务器,戴尔抢先交付。当地时间7月3日,超大规模云服务商CoreWeave宣布,已经收到了市场上首个基于英伟达最新高端芯片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系统GB300NVL72,由戴尔科技制造。CoreWeave称,GB300NVL72代表了AI推理工作负载性能的显著飞跃,与上一代Hopper架构相比,用户响应速度提升至高达10倍,每瓦吞吐量提升至5倍。戴尔表示CoreWeave还将获得液冷式戴尔集成机架可扩展系统。我们认为AI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需求确定性高增长的投资主线,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工业富联、沪电股份、龙芯中科、联想集团、立讯精密、晶晨股份等。美国BIS解除EDA三巨头限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趋势不改。2025年5月下旬,美国BIS对EDA行业三大巨头西门子、Synopsys和Cadence下发出口限制通知,对中国客户销售EDA软件和技术需要获得许可证,且未设缓冲期。Synopsys在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约1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6%;Cadence在2024年中国市场的收入约5.5亿美元,营收占比为12%。近期,三大EDA厂商均称收到通知,美国BIS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我们认为,虽然美国限制已解除,但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国产化长期趋势不变,各个卡脖子环节将持续投入研发攻坚突破,建议关注自主可控相关标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

  两家国产GPU公司IPO获受理,看好国内AI全产业链发展进程。6月3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两家国产GPU公司的IPO申请,其中摩尔线亿元,投建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沐曦股份拟募资39亿元,投建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将助力国内AI全产业链发展,推荐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澜起科技、杰华特、翱捷科技、德明利等。5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下滑,平均尺寸同环比增长。据洛图科技,5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1930万片,同比下降7.5%,环比增长3.1%,出货面积14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环比增长4.3%,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平均尺寸49.9英寸,同比增加0.1英寸,环比增加0.2英寸。5月电视品牌商对面板采购砍单延伸至头部品牌,面板大厂高世代线%以内。我们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陆资厂商大规模扩张、全球产业重心的几度变迁之后,LCD的高世代演进趋势停滞、竞争格局洗牌充分,推荐京东方A等。与此同时,LCD产业的崛起增强了国产电视品牌及ODM的出海竞争力,推荐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传音控股等。

  消费电子:蓝思科技、小米集团、舜宇光学科技、沪电股份、立讯精密、鹏鼎控股、工业富联、福立旺、电连技术、东睦股份、海康威视、传音控股、康冠科技、世华科技、视源股份、世运电路、水晶光电、东山精密、京东方A、景旺电子、永新光学

  半导体:中芯国际、翱捷科技、恒玄科技、德明利、澜起科技、乐鑫科技、长电科技、杰华特、圣邦股份、伟测科技、豪威集团、通富微电、华虹半导体、新洁能、晶晨股份、龙芯中科、艾为电子、晶丰明源、赛微电子、江波龙、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北京君正、芯朋微、思瑞浦、时代电气、卓胜微、帝奥微、东微半导、士兰微、华润微、天岳先进、纳芯微

  设备及材料: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鼎龙股份、芯碁微装、拓荆科技、立昂微、沪硅产业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